
玛丽亚・莫斯特亚收拾好行李大福证券,脸上难以掩饰喜悦。
前不久,这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医生顺利从南沙区人民医院出院,结束了她长达6年的胆囊结石困扰,也为这段跨越国界的求医之旅画上了圆满句号。

玛丽亚顺利出院,结束了长达6年的胆囊结石困扰。
时间拉回至6年前,在一次常规体检中,玛丽亚被查出患有胆囊结石。身为医生的她,比普通民众更清楚胆囊的重要性——不仅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,更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场所。可是在当地及周边国家,治疗胆囊结石多采用胆囊切除的方式,她深知,胆囊切除可能带来消化不良等一系列潜在伤害。
“难道就没有无需切除胆囊的治疗方案吗?”
抱着这份期待,在此后的几年里,玛丽亚化身“学术研究者”。工作之余,她翻看大量关于胆囊结石治疗的学术论文及相关科研成果,从胆囊结石治疗的最新学术论文,到各国相关科研成果,她逐一研读,目光渐渐被中国的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”技术吸引。
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技术大福证券,是一种既能取出结石,又能保留胆囊功能的技术,正是她苦寻的答案。
可中国医院众多,该选哪一家?
直到玛丽亚翻阅了广州市南沙区人民医院发表的研究成果。十多年间,该院在国际期刊发表过十多篇关于保胆取石的SCI论文,从临床技术创新到诊疗设备研发,再到结石病理研究,都有深入的实践。更让她心动的是,已有多个国家的患者专程来这里求医。
但异国求医的顾虑很快涌上心头:
语言不通会不会影响沟通?
文化差异会不会让就医过程不顺畅?
……
但秉持着一名医生对专业成果的信任大福证券,玛丽亚最终还是下定决心,与家人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求医路。
当玛丽亚在家人陪同下走进南沙区人民医院,所有担忧都烟消云散。“医院不仅安排了工作人员帮忙翻译,从挂号、检查到手术安排,每一步也都有专人引导,效率特别高。”玛丽亚回忆道。
手术当天,医生为玛丽亚实施了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”手术,顺利取出了一颗直径约2厘米的黑色胆囊结石,还完整保留了她的胆囊。术后恢复期间,医护人员每天都会定时查房,询问她的身体状况,耐心解答她的疑问。

医生为玛丽亚实施了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”手术。
如今康复出院,玛丽亚心里除了喜悦,还多了一个心愿。作为同行,她希望未来能把中国的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”先进技术带回巴基斯坦,让更多面临切除胆囊困境的患者享受到这种微创、保胆的治疗方式,帮助更多人重获健康。

玛丽亚手写感谢信表示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。
而玛丽亚的经历,只是南沙区人民医院众多国际患者案例中的一个。据了解,该院肝胆外科作为南沙区重点临床专科,以“内镜微创技术”为核心特色,开展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(取息肉)技术”近20年,已为全球30多个国家超1万名患者成功手术。医院的胆囊病实验室,作为国内首个胆囊病专业研究机构,也累计研究结石标本超10万例,在胆囊结石基础研究领域成果显著,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健康希望。
在南沙各医院的手术室里,有着跨越山海的信任,在诊疗台前,有着不分国界的关怀。未来,随着南沙医疗实力的持续提升,或将有更多像玛丽亚这样跨国求医的患者,在南沙重获健康,更多优质的医疗成果,也将从南沙走向世界,为全球患者的健康保障贡献“中国力量”。
撰文:梁诗婷
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