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桂梅站在考点门口,戴着帽子、撑着伞,尽管呼吸困难,她仍咬牙站着。镜头对准她那张瘦削的脸,她说:“活着就送吧。她们走到哪,我就陪到哪。”全场安静了两秒星速配资,然后集体破防。
这不是她第一次送考,这是她第15次。央视那条短视频下面,评论区炸了。有学生留言:“我妈没来送我,但张老师在。”还有人说:“她比有些人还像家人。”
这一届高考生从小就听着张桂梅的故事长大,很多人第一次见她是在电视上,第二次就是在自己考场门口。她的身体状况早就公开了,肺气肿、心脑血管并发症、类风湿、腰椎病,曾经做过子宫肌瘤手术……2025年,医生给她下了生活辅助建议,但她拒绝了。她说:“我还得站着看她们上车。”所有人都知道她真的撑不太住了,但她的学生们不允许她不撑。
她不是在送考,而是在送命。但她不说“牺牲”,不说“奉献”,说的是:“她们不怕,我就不能倒。”
星速配资
2008年,她靠捐款和自己的努力创办了华坪女子高中,如今毕业生遍布全国。有人成了老师,有人成了医生,有人回到大山教书,还有人带着妈妈搬进了县城。她们每个人都记得一个画面:那个站在车门口的女人,脸晒得通红,眼睛却一直盯着她们的背影。
2007年她第一次上北京开会,央视说她穿得太破,她说“我没有别的衣服”。丽江政府给她7000元置装费,她一分没花,买了电脑给孩子。那年她穿着20块钱的地摊裤子,在人民大会堂坐了一整天。央视记者说她不合适,她回头一句话:“我来是说事的,不是来穿衣服的。”
2008年她办起了华坪女高,全免费,不要一分钱学费、住宿费、生活费。“只要你愿意读书,我就敢收你。”她说这话的时候,校舍是借的,连黑板都是捡来的。她自己住的房间,墙皮掉得像战后废墟,桌子腿歪得快塌了。她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,自己连一条像样的裙子都没有。
她见过太多大山里的女孩,十几岁就被安排嫁人星速配资,初中没毕业就去放羊、种地、看孩子。她说:“这些孩子不是不聪明,是没人扶她们一把。”她要做那个把她们拉出泥潭的人。她的学生有的现在成了医生、教师、县里的公务员,她们改变了自己,也改变了家庭。
可有一年,她听说曾经的学生成了全职太太,她愤怒地说:“我不是培养你来洗衣做饭的。”这句话被骂“太极端”,但她不改口。“我希望你们能站着活,不是附着谁活着。”
她的信念从不温和。她讲课讲到晕倒,检查出子宫肌瘤,医生说要住院,她24天后就回讲台。她有肺气肿、类风湿、心脑血管疾病,一年要住院好几次,但她说:“我没死,就还有事干。”
2021年,她被授予“七一勋章”,穿着20年前的衣服领奖。她说:“荣誉不是我的,是孩子们的。”她没有儿女,但她有2000多个“女儿”。她们每年放假回来,排队拥抱她,她一一记得名字、家庭、成绩、梦想。
她的衣柜里没有一件新衣服。她不收礼,不拿补贴,不存钱,每次出门回来,身上像被洗劫过。她说:“我没用的东西太多了,孩子们需要的太多了。”她连给自己买个20块的外套都心疼,但学生过冬缺被子,她能连夜打电话找人。
她信仰的不是教育,而是改变命运。她说:“考试不是终点,是脱贫的开始。”她每年都去学生家家访,看她们住在哪、吃什么、有没有人打她们。有些女孩靠自己跑几公里山路来上学,有些人晚上得给弟弟妹妹做饭。她说:“我不想你们再活得像我小时候一样。”
今年高考前,央视去采访她。“您今年还送考吗?”她没有犹豫:“活着就送吧。”这句话背后都有一条命撑着。今天,张桂梅站在高考场外,依然穿着旧衣,脸色蜡黄,身体佝偻,却眼神坚定。她说:“只要我活着,就陪着她们。”
不需要热搜,不需要掌声。她说:“我只想她们能走出去。”她不是在送学生,而是在送一代人走出命运的陷阱。她用自己的病痛、清贫、倔强和不近人情,替这群女孩在命运面前占了个座位。她说:“她们走得再远,也别忘了是从哪走出去的。”
张桂梅,不是站在高山上的人星速配资,她就是那座山。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