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美伊核谈判开始之前银易配资,伊朗先和中俄“开了个会“。
日前,伊朗外交部表示,伊方将在首都德黑兰与中国和俄罗斯举行司局级会议,讨论伊朗核问题,以及联合国启动“快速恢复制裁”机制的风险。
【伊朗将和中俄讨论核计划问题】
这里提到的“快速恢复制裁”,指的是2015年联合国第2231号决议中规定的条款,按照这一规定,一旦发现伊朗违反其在核协议中的承诺,包括浓缩铀纯度超标、扩建离心机、限制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等,相关方可以启动“快速恢复制裁”机制。
意思很简单——哪怕其它国家不同意,只要一个签署国提出恢复制裁,安理会将不进行表决,90天后制裁就自动生效。这也被外界称为“自动回弹条款”,是对伊朗的一个重要约束工具。
对伊朗来说,这项机制就像是悬挂在头上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而就在近期,英、法、德三国已经向伊朗发出警告:若伊朗核谈判在8月)底前仍未取得进展,它们将启动“快速恢复制裁”机制。
为什么英法德这次态度如此强硬?说到底,还是美国在背后不断施压。自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,美国对伊朗政策明显转向强硬,尤其是在核问题上,要求伊朗必须做出更多“让步”。
今年4月,在阿曼的从中斡旋之下,美伊双方曾短暂恢复接触银易配资,进行了五轮“闭门”谈判,但这段对话窗口很快就被中断。
6月,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发起精准袭击,美军随后也空袭了伊朗境内三个地下核设施。这让本已艰难的对话进程彻底“脱轨”。作为回应,伊朗议会强硬表决终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,导致核查人员全部撤出。
【美国对伊朗核设施发起打击】
在这种情况下,即便欧盟继续扮演“调解人”角色,英法德也反复表示愿意挽回局势,但受限于对美依赖,欧洲自身在伊朗问题上的影响力已明显边缘化。而伊朗对于欧洲的信任,也在不断下降。
这也是为什么,伊朗选择在谈判重启之前,先找上中俄的原因。德黑兰很清楚:想要在接下来的外交博弈中不被动挨打,就必须提前稳住两个最具分量的非西方力量。
日前,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身边的一名顾问抵达莫斯科,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。21日,伊朗方面又宣布,将邀请中俄两国外交事务负责人前往德黑兰,就伊朗核问题举行三方会谈。
从行动上看,伊朗的算盘已经打得很明白:在真正面对欧美之前,它更希望中俄先表个态,给它撑个腰。
从伊朗的立场出发,他们对中俄的核心诉求很清楚:一旦欧美恢复对伊制裁,中俄是否会在安理会层面给予否决或延缓?是否愿意在经济上继续为伊朗提供能源、贸易、技术方面的“保底方案”?更现实地说,伊朗希望中俄能在政治上站台,经济上兜底,战略上分担压力。
【普京会见哈梅内伊“贴身顾问”】
那么,中俄怎么看伊朗的算盘?
从目前来看,中俄对伊朗的支持是有底线、有策略的。近年来,无论是在金砖扩容还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,中俄都推动伊朗融入“去西方化”的全球治理机制,这背后当然有地缘政治的考量。但要说中俄会在伊朗任何激进行为上“无条件站台”,那显然是误判。
中国的立场一贯明确:支持政治外交解决伊朗核问题,主张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,反对单边制裁。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协议恢复、监督透明、和平用核,绝不希望伊核问题再次成为中东动荡的导火索。
而俄罗斯方面,则更关注地缘布局和能源合作。作为伊朗的长期战略伙伴,莫斯科近年在能源、军贸、反西方联盟方面与德黑兰展开了深入合作。但同时,俄罗斯也非常清楚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边界,不太可能在伊朗“越界扩核”时与其共进退。俄方支持伊朗合理核权益,也反对美欧将核问题武器化,但更倾向于通过外交协调达成平衡。
说到底,中俄能给予伊朗的支持,是“有限度的战略协作”,不是“为所欲为的背书”。这意味着,如果伊朗在谈判桌上摆出强硬姿态,甚至重新加码核计划,中俄也未必会继续无条件站队。毕竟,一旦局势再度升级,牵连的不仅是中东和平,也将影响中俄自身的全球布局。
因此,伊朗在这个时候与中俄密集接触,其用意是无可非议的。但要认为中俄能无条件为其“挡风遮雨”,甚至代替其承担外交后果,那显然是想多了。
眼下的伊朗银易配资,面对欧美三重压力——制裁恢复、外交孤立、军事打击——确实已经感到山雨欲来。但若想在谈判桌上赢得空间,靠喊话中俄“背书”远远不够,最终还得靠自身在核政策上的审慎回调和在外交路径上的战略调整。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